24节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于中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订立、到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关于24节气的演绎,有人拍出了很好看的照片,有人做出很好看的视频,有人设计出很好看的图案,有人写成很好看的书……
但是,还有人,将它绘成了24幅看起来很好吃的画!
立春盘
我们的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立春也不例外,要吃春盘、春卷、春饼、咬萝卜等。春饼是民间节日传统食品,《岁时广记》中记载:“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燕京岁时记》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可见立春吃春饼的民俗由来已久。
雨水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天气濡湿、阴晴不定,过去,人们在这个时候做罐罐肉孝顺长辈,罐罐肉从此流传开来,成为一道流行的时节美味。
惊蛰卷
驴打滚是惊蛰时节必吃的小吃之一,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春分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
清明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用草头汁做成的青团,是清明时节最流行的味道,有些地方做法和叫法不一样,但这些软糯的糕团都一样好吃,有种家乡的味道。
谷雨茶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在产茶地区,茶已经成为“饭菜”的一部分,谷雨茶是许多人心里等同于故乡味道的精神食粮。
立夏饭
一碗用笋丁、豌豆、蚕豆、鲜肉、香菇一起炒出来的立夏饭,是开启夏日模式的正确姿势。
小满菜
小满是开春来的第一个真正“农忙季”,人们把小满时吃苦菜的习俗赋予了“先苦后甘”的含义。
芒种梅
要找一个味道代表芒种,最合适一定是梅子。芒种的梅子或许还有些青涩,但吃法反而比熟透的梅子更多。煮梅子、腌脆梅、酿梅酒......
夏至面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的面,需要用刚刚从田野里收割的小麦制作,经过揉捏和拉扯后,无论做成汤面、凉面还是拌面,都有让人吃到碗底朝天的魔力。
小暑藕
清凉的荷塘长出水灵灵白嫩嫩的藕,这道从水塘淤泥里长出的鲜活美味,总是在小暑天来到饭桌上。
大暑汤
节气之交,我们的饭桌既不能太清淡,也不能太荤腥,所以有喝汤“温补”的传统。大暑是最适合喝汤的节气。
立秋肉
立秋吃肉进补,这种美好的传统当然不能丢了。
处暑鱼
处暑时节,渔业迎来大丰收,鱼理所当然成为处暑节气的传家大餐。放养在水田里的味道鲜美的鱼也快上桌了呢!
白露酒
古人挑白露时节酿酒,不仅天气适合发酵,还能从清晨的芭蕉叶子上收集酿酒用的夜露,连同枝头摘下的桂花一起封入酒坛里酿桂花酒。
秋分蟹
秋风起,蟹脚痒。到了秋分时节,再不去捕,肥美膏黄的螃蟹就要爬上别人饭桌了。秋分的蟹,让这个季节变得更加美味。
寒露酥
因为正巧赶上核桃、枣子、莲子、板栗、芝麻等一起成熟上市,寒露时的酥饼比其他时节更好吃一些。
霜降柿
霜降后的柿子特别甜。
立冬饺
常说立冬的时候,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这一整个冬天就都不会冻着了。
小雪煲
小学的时候,天气也越发寒冷,饭桌上热菜的比例就会增加,那一定不能缺少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羊肉煲,去到哪里都让人念念不忘。
大雪炉
小时候,每当雪越下越大,长辈们就会翻出铜炉子,清汤锅底、麻辣锅底和满满一桌子菜,似乎要把窗外的雪都融化了。
冬至圆
冬至的汤圆,吃一碗,大一岁,小时候的我们唯恐比别人家的孩子长得慢,于是拼命吃,把甜甜糯糯的味道吃进了骨子里。
小寒粥
南瓜粥、红薯粥、桂圆粥、腊八粥,寒冬的热粥是格外暖心的存在,让人不禁想起天寒地冻时窝在家里懒懒度日的散漫时光。
大寒宴
每年这个时候,该回家的回家了,该团聚的团聚了。人到齐,菜就上桌。饭桌上的菜拥拥挤挤,心里的幸福感也是满满的。
食物,是人们一天劳作后
最好的味蕾回馈
当身心疲惫的时候
一碗饭、一碗粥
就是最好的治愈
在正确的时节,吃正确的食物
才是正确的人生!
来源:网络综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