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大数据是一个整日被我们挂在嘴边的词语,自从数据开放使用以来,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交通运输、新能源、农业、移动互联软件开发和服务、公共管理等领域到处可见气象数据的身影。
气象大数据的范围到底有多广,戳下面蓝色字体回顾昨天有关气象大数据的文章。
总而言之,它存在于气象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仅限于数据采集、加工处理、预报预测等。它的范围很广,并不单单指气象原始数据,它是气象业务当中各个环节所产生使用的数据总和。
主要来源包括气象观测数据、气象产品数据和互联网气象数据,类型多、体量大、更新快、质量高、价值高。
那么,这些庞大复杂的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是如何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呢?
前几日出台的《中国气象大数据(2018)》指出,我国主要通过中国气象数据网、风云卫星遥感数据网、中国天气网等向社会公众提供数据服务。
中国气象数据网是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的升级系统,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气象局面向国内和全球用户开放气象数据资源的权威的、统一的共享服务平台,是开放我国气象服务市场、促进气象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应用、构建新型气象服务体系的数据支撑平台。
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资料服务室统计,2015年中国气象数据网上线以来,累计为超过3000个国家各类科研项目提供数据服务支撑,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等重点研究项目或课题1600余项,用户应用气象数据发表论文1500余篇,访问量超过1.7亿人次,共享服务数据量超过30TB。
共享的气象科学数据应用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例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决策污染物的大气输送研究,中药资源保护研究,西北地区水土平衡问题研究,草原火灾分析监测,植被与大气相互作用,疾病与气候的关系,青藏公路路基病害研究,农业病虫害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参考资料:科技日报、中国气象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