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下午,在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第一期“气象科普讲堂”活动在北京举行。
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健民做专题讲座,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时进行。
许健民院士讲座现场
许健民院士以“卫星云图上看到的2020年长江流域洪水”和“从对流云的外观表现理解对流-辐射平衡理论”为题,分析了今年汛期雨带在长江流域滞留的基本原因,并将卫星云图与他在飞机上拍摄到的云图结合起来对比分析,解释了对流云的发生发展过程。
讲座过程中,许健民院士与观众互动交流,分享自身科研经验和感受。他表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对于科技创新至关重要,要善于观察、分析自然界的现象,学好基础科学知识。
许健民院士与观众互动
该活动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主办,中国气象报社、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普委员会协办。活动将邀请院士、专家和科普达人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系列科普讲座,旨在向公众普及气象科学知识,弘扬气象科学家精神,提升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此次科普讲座通过央视频移动网、新华社现场云、快手等网络视频平台进行了现场直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等10家媒体参与现场活动,16万多名网友观看了网络直播。
许健民院士是如何拍云的
许健民院士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在坐飞机的时候不睡觉,拿着照相机拍云。
“我长期从事气象卫星云图的数据处理工作。风云气象卫星的云图,就是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制作的。在乘坐飞机时,我拍摄旅途中云的照片,回来后把它们与卫星云图对比,以理解卫星云图。通过观察积累,我领悟到:无论是卫星云图,还是航空拍摄照片,都通过云系的外观表现,向我们展示着当时当地大气的三度空间结构、运动、以及相关的物理过程。”许院士这样说。
下面是许院士旅途中拍摄的云,一起学习下~
2011年11月6日04时从瓦努阿图去悉尼途中拍摄
太阳辐射加热了海洋,同时把海水从海洋中蒸发出来。水汽进入大气后,随风漂荡,某些气块上升、膨胀、降温、饱和、凝结成云。图是2011年11月6日4时从瓦努阿图去悉尼途中拍摄的海上积云。这些积云从对流层下部上升。
2018年7月27日15时从北京去上海途中拍摄
从飞机航拍照片上可以看到,发展初期的积云,像棉花的形状,内部是空的。
为什么?因为云体上升的过程中,一定会夹带周围环境中的干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