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生存的大气层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波动
这些波动像一个个身材不一、身形可任意变化的“透明人”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气中最主要的四种神秘波动。
1重力波:特殊云画的“幕后推手”
“重力波”其实是地球利用重力对失衡大气的一种自我修复。就像往一潭死水里丢一粒石子会激起一圈圈的涟漪一样,平静的大气如果被扰动也会激起一圈圈的涟漪。这两者的原理是相似的。
从大气动力学角度来看,重力波是大气中的基本波动之一,可能引发很多其他中尺度天气系统,触发对流性风暴,特别是那些振幅大的重力波会对局地天气产生很大影响。
此外,梅雨锋上往往有许多传播性的中尺度雨带,这些雨带和重力波也有联系;在锋面气旋、登陆台风以及低空急流等许多系统中,经常有中尺度重力波活动,它们与暴雨联系密切。
当然,大气并非重力波存在的唯一介质。它还存在于海洋中,波浪能就是存在于海洋表面的重力波。相较于大气,以水波向周围扩散、海洋上的波浪起起伏伏等形式出现的重力波,更容易让人们看到它的样子。
2声波:物理学中的交响乐
物体(声源、发声体)产生的振动使附近的空气粒子产生同样的振动,这些粒子把振动又传递到其他粒子,这样连续传递直到最初的能量渐渐耗尽。压力向邻近空气传播的过程产生我们所说的声波。
首先,声波是一种波动,声源发出声音后要经过一定的介质才能向外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这是因为真空中缺乏产生传播振动的物质。比如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存在的,即使两位宇航员就处于正对面,他们也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古刹的钟声为何能从遥远的山上传到客船上呢?这是因为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很容易受到风和温度的影响。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气温为15℃时,声波的速度(声速)约为340米/秒。顺风时声波速度更快,传播距离也更远,逆风时则相反。此外,声音在高温空气中传播得更快,温度每上升/下降5℃,声音速度也将提高/降低3米/秒。
由于寺内温度较高,江面气温较低,且当天夜里可能是顺风,所以钟声能传到船上。
3开尔文波:厄尔尼诺发生的前兆?
在旋转球上的流体(如大气和海洋),存在一类沿着地形边界传播或者沿赤道传播的大尺度重力波动,称为开尔文波,它受科氏力影响。
大气及大洋的赤道开尔文波均会将西边界中的扰动传至东太平洋,这种作用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动力条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一般来说,西边界暖水异常及开尔文波被视作厄尔尼诺发生的前兆。
正常条件下,赤道太平洋的东风会令海水在赤道西太平洋堆积,但西风爆发会减弱这一向西的输送,将暖水推向太平洋中部或者东部,促使当地的海水温度上升。而且,信风减弱会使得赤道西太平洋堆积的海水向东倾斜,迫使东西太平洋的斜温层(海水温度有明显差别的层面)变平。于是,这种过程会使整个降水区域向东移。
降水区的移动,导致原本拥有丰富降水的澳洲北部及印尼一带发生干旱,另一方面却又会为原本比较干旱的南美洲西部带来大量雨水,导致秘鲁及厄瓜多尔一带出现水灾,山洪暴发,即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影响厄尔尼诺的原因错综复杂,单凭开尔文波似乎无法对厄尔尼诺进行准确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深入研究开尔文波对厄尔尼诺的激发与影响机理,有助于提高厄尔尼诺定量和概率预报准确率。
4罗斯贝波:大气中那根执拗的“弹簧”
罗斯贝波是大气中一种非常缓慢的、大尺度的波动。它是由于地球自转时在不同纬度和高度上的角速度不同所引起的,同时地转偏向力会随纬度变化——纬度越高,物体所受的影响就越大。从对流层的中下层到平流层低层,都可以“见到”罗斯贝波。
罗斯贝波由气象学史上的传奇人物、瑞典裔美国气象学家卡尔·古斯塔夫·罗斯贝提出。
当北半球的空气被山脉阻挡,推向南方时,它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与该纬度上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不符——它们太快了。这种影响的不匹配将空气重新推向北方,朝着与地转偏向力影响相匹配的位置移动。这就是那股恢复力量。
现在,让我们来想象一个弹簧。现在,用力按这个弹簧,当松开手,弹簧的弹性将使其最终恢复原状,但在那之前,弹性会先将弹簧拉得更长,越过原先的稳定状态。
就像弹簧一样,这股恢复力会过度校正空气的位置,将其推向原始纬度以北。现在,它相对于所处纬度的影响又太慢了,这又迫使空气向南移动。结果,空气在继续整体向东运动时会上下反弹,形成波浪的形状。而气流走过的这条蜿蜒曲折的波浪状道路正是罗斯贝波理论的精髓。
有气象学家认为,缓慢蜿蜒的罗斯贝波会导致极端天气现象更加普遍。这是因为当气流总是停滞时,天气现象持续时间也会加长,例如数周、数月的干旱,以及足以形成大洪水的持续降雨。
当然,这究竟是罗斯贝波的影响,还是全球变暖本身带来的后果,仍然还在争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