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广州是一个开放的城市。
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人口比例来说,广州所接纳的外来人口早已有了超越北上的趋势。人口密集、城市发展迅速,必然会受到城市化气候效应的影响,比如城市下垫面的扩展使得扩展区及其周边地区的降水减少,气温升高。
其实,不止是广州,我国的三大城市群或多或少都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受到了城市化气候效应的影响,或许是气温升高了,或许是降雨变多了……
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有关城市化气候效应的话题,在谈其影响之前,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优秀的三大“群主”。
三大“群主”各显身手
“群主”一:京津冀城市群
大家好,我是京津冀城市群。
图片来源:地之图
诚如上图当中你们看到的那样,我们可是真正的“铁三角”,关系好得很,共包含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唐山、沧州、保定、秦皇岛、廊坊、承德、张家口、邢台、邯郸这十地市。
别看我们数量少,实力可不小呢,我们可是北方的经济中心。
“群主”二:长三角城市群
先让你们看一下我数量众多的成员,他们可是个个优秀。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共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区域面积35.4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城镇集聚程度最高的城市化地区。
“群主”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在三大群里面,我们的位置最靠南,每年都会和台风进行激烈的“搏斗”。
当然了,我们也分大小, 小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 、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惠州等9个城市,后来又加上了韶关、清远、云浮、河源、汕尾,而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则需要加上香港和澳门。
气温:我们一起升升升
平均气温和夜间气温显著升高是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气候效应的共同点,尤其是在春秋两季更为明显。
当然它们之间也有不同点:
长三角地区夏季的最高气温明显升高,今年7月下旬以来,最大高温过程席卷我国中东部,合肥、杭州等地高温“全勤打卡”,简直比上班族还要勤劳。
其中合肥高温累计时间共计72小时,用“热化了”都不足以来形容。
京津冀则是冬季气温变化要强于夏季,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
降雨:我们一起下下下
纵观气候背景,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降水类型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小雨变少了,大雨、暴雨变多了。
而城市化对降雨的影响,则表现为京津冀降水减少、减弱,长三角和珠三角降水增加、增强。
相关数据也显示,自1961年以来我国小雨日数减少了13%,暴雨日数增加10%,大城市百年一遇小时降水量重现期显著缩短,如广州变为10年一遇,上海、深圳变为15年一遇。
同时,区域性干旱正在不断加重。本世纪以来,中等以上干旱日数东北增加37%,华北增加16%,西南增加10%。
以广州为例,城市化造成了广州大雨、暴雨和大暴雨等年强降水日数增加,贡献率约为44.7%。
广州暴雨日数显著偏多 图片来源:weatherman_信欣
从气象学原理上讲,全球变暖使得地表温度升高,进而引起水面蒸发量加大,大气的持水量显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气候变暖使得降雨的条件不易达到,可一旦满足降雨条件,降水量或者强度就会异常增加。
最后,悄悄算一下你对广州的强降雨“贡献”了多少(事实上也算不清)?既然我们参与了影响局地小气候的这一过程,那么我们也有义务在生活中采取一些行动,记得随手关灯哦。
参考资料:《中国气候》
封面图来源:南宁新闻综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