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利奇马”、“温比亚”……每个台风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那么,它们的名字从何而来?谁给它们起着这些或洋气、或可爱、或人性化的名字呢?
这还得从1997年说起。
为了方便传播、避免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台风委员会第30次界会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出10个名字,总计140个名字循环使用,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但是,你们知道吗?台风有命名也有除名。
对于造成巨大损失的台风,遭遇损失的成员可以向台风委员会提请撤换台风名字,也就意味着台风被“开除”了。
下面,小据选取了几个近年来被除名的“狠角色”,带大家一起走进它们的世界。
2009年“芭玛”
2009年最神奇的台风,芭玛当之无愧。
“芭玛”路径图
一是它登陆次数多,菲律宾三次、海南一次、越南一次。
二是在其生成到停止编号的16天时间内经历了从热带低压到超强台风的所有级别。
三是它路径诡异,强度反复无常,给菲律宾、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等地带来狂风暴雨,导致重大人员伤亡。
2013年“海燕”
“海燕”是2013年以来全球最强的台风,它与1983年第10号台风“Forrest”和1990年第25号台风“Mike”并列为1981年以来西北太平洋上最强台风。
它登陆时的中心速度达75米/秒,瞬间最大阵风为325公里/时。
它造成菲律宾数千人死亡,进入国家灾难状态,同时广西、广东也多地受灾。
“海燕”过后菲律宾灾民制造简陋的船在海面上勇敢地劈波斩浪。
2015年“苏迪罗”
2015年第13号台风“苏迪罗”先登陆台湾后又登陆福建,成为当年首个两次登陆我国的台风。
它于2015年7月30日在西北太平洋上生成,8月3日发展成超强台风(65米/秒),8日4时40分“苏迪罗”在台湾省花莲县沿海登陆(48米/秒,强台风级),8日22时10分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沿海再次登陆(38米/秒,台风级)。之后,“苏迪罗”深入内陆,先后经过江西、安徽、江苏,于11日上午进入黄海。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苏罗迪”深入内陆影响范围广,共有11个省(直辖市)受到影响,造成的风雨强度特别大,浙南多地降雨超百年一遇。
2017年“天鸽”
尽管“天鸽”的个头小,但其强度不输其他台风。另外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近海区域强度快速加强,不到24小时内的时间里连跳两级,完成了从强热带风暴级到强台风级的“变身”。
“天鸽”影响下的深圳风起云涌 梁必成 摄
最终给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018年“山竹”
对于去年的“山竹”,大部分人都不会陌生,它走之后留下了大风大雨的记录。
2018年9月16日17时“山竹”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沿海登陆,速度45米/秒,相当于时速162公里飞驰的汽车。在9月15日20时至17日17时的45个小时里,最大降雨落在了距离登陆点67公里外的阳江阳东大八镇,为481.5毫米,相当于一些北方城市一年的降水量。
还记得去年的这张图吗?
至于“利奇马”,现在说它是否会被除名有些言之尚早,但它带给我国的影响确实不小。
其实无论是哪一个台风,大家在保持高关注度的同时也应该提高对台风的科学认知,意识到台风的危险。
PS:你觉得“利奇马”会被除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