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作为生命中的一个机理过程,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在全国,尤其是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人们的睡眠状况不容乐观,睡眠障碍更为严重。
在人群分布中,90后的睡眠障碍尤其突出。《2019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每天有超过5000万90后在熬夜,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在凌晨1点以后才入睡,睡得最少的人每天仅仅只睡4小时。
在微博上面搜索#失眠#相关话题,你会发现有数以万计的讨论和阅读。有人因为焦虑、有人因为习惯,有的人却是因为网络的牵绊而迟迟不肯入睡。
可是你知道吗?除了心理压力、生活习惯等,睡眠与温度也息息相关。
最适宜的室内温度
相关研究表明,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都会对睡眠产生影响。一般人睡觉时室内温度在20~23℃最为适宜,在20℃以下人就会因冷而蜷曲身躯并裹紧被子,但超过23℃就会感到热,要掀被子。
图片来源:网络
你可能忽视了被窝温度
室内温度与被窝温度完全是两个概念。
当室温在合理范围之内时,你很有可能因为被窝温度过高/低而导致休息不好。据研究,被窝温度在32~34℃时人最容易入睡。被窝温度低,需要长时间用体温焐热,不仅耗费人体的热能,而且人的体表经受一段时间的寒冷刺激后,会使大脑皮层兴奋,从而推迟入睡时间,或是造成睡眠不深。
哪里的人睡得最好?
睡眠也分地域,纪录片《追眠记》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灵感:
图片来源:一条
睡眠幸福区分界线与“胡焕庸”线、4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重合。其中,中东部沿海地区属于重度睡眠渴望区,上海是最缺乏睡眠的城市,深圳人则更喜欢在车里睡觉。
温度的本质是什么?
温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降幅幅度增大,气温创新低的时候,不用妈妈嘱咐,我们便自动换上了厚衣服。
可是,专业的仪器设备测得的气温数据真的能代表体感温度吗?
日常生活中,“冷”或者“暖”只是我们的经验感觉,它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今天,小据便从风速和湿度说起,带你感知温度。
刮风的时候更冷,这是人人都有的生活体验。这是因为风速会影响与人体皮肤接触到的空气量。当风速增加时,与人体所接触的空气会增加,其所带走或带来的热量相应地增加,这种现象被称作“风寒指数”。
图片来源:中科院物理所
由上表可知,当风速处于20m/s时,尽管室外温度没有到达零下,但体感温度早已经是-0.3℃了。
另外一方面,人体通过排汗来进行降温,汗液蒸发带走热量。但是当周围空气湿度过高时,汗液蒸发会降低,散热会变慢,这种现象被称为“酷热指数”。
图片来源:中科院物理所
相对湿度越高,越可能在温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中暑,即越热。
因而,只有综合考虑了风寒指数与酷热指数,才能更好地表达体感温度。
生活中的那些“舒适温度”
除了睡眠,生活中还有哪些“舒适温度”呢?小据特意制作了图表,一起看一下吧~